“中国拥有完整的人才培养体系、雄厚的技术储备和丰富的工程实践经验,应该努力将钢铁工业技术水平提升至世界领先地位。”4月22日,中国工程院院士殷瑞钰在钢铁制造流程“炼铁-铁钢界面技术”专题研讨会上特别强调。他认为该研讨会既有扎实的学术报告,又有深入的专业讨论,既展现了行业理想,又擘画了发展蓝图。与会专家的观点视野开阔、见解深刻,充分展现了中国钢铁工业新生代人才的快速成长,彰显了行业发展的蓬勃生机。
钢铁制造流程“炼铁-铁钢界面技术”专题研讨会在中国钢研召开,由钢铁研究总院有限公司、中国钢研钢铁绿色化智能化技术中心和中国金属学会冶金流程工程学分会、炼钢分会联合主办,来自科研院所、设计院和企业的8位专家做学术报告。
中国金属学会常务副理事长田志凌、顾问赵沛和名誉委员王天义、李文秀,冶金流程工程学分会主任委员徐安军,中国钢研钢铁研究总院有限公司总经理梁剑雄、副院长刘骁、原副总工程师曾加庆,中国钢研副总工程师孙彦广、智能中心副主任郦秀萍,河北金属学会理事长王新东,首钢一级科学家张福明、杨春政等领导、专家出席研讨会。此外还有来自中国钢研、北京科技大学、重庆大学、东北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华北理工大学、钢研纳克、北京钢研柏苑出版社和鞍钢、迁钢、日照等钢铁企业80余名代表参加了本次会议。徐安军和郦秀萍主持了上午的会议,曾加庆主持了下午的会议。
殷瑞钰剖析了钢铁制造流程中的关键科学问题。他强调,传统的炼铁学、炼钢学往往忽视了工序间的界面连接问题,而流程工程研究则揭示了这一实际生产中的关键环节。他指出,各生产工序间都存在独特的输入-输出界面:炼铁-炼钢界面以离散的铁水包为连接单元,而连铸-轧钢界面则以连续的钢坯为连接载体。“一罐到底”技术绝非简单的盛铁容器置换,而是一个集物质流、能量流、信息流于一体的综合技术平台,其理论内涵涵盖三大流网络(物质流网络、能量流网络、信息流网络)的构建与优化,以及时间、空间、物质、能量、信息五维甘特图(即以图示的方式通过活动列表和时间刻度形象地表示出任何特定项目的活动顺序与持续时间)动态调控。

中国工程院院士殷瑞钰
面向未来发展,殷瑞钰指出,中国钢铁工业正处在以新质生产力推动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当前行业面临产出过剩、低价竞争等挑战,必须从集成化、最优化、动态化、精准化、智能化五个维度推进产业升级。
殷瑞钰认为,本次会议为行业转型提供了一种思路,他并呼吁产学研各界加强协同创新,共同推动中国钢铁工业实现高质量发展。

田志凌在致辞中表示“界面技术”“界面模式”是冶金流程工程学理论体系中十分重要的内容,具有深刻的技术内涵与实践意义。“一罐到底”技术作为钢铁行业节能降碳改造技术被写入国务院《2024—2025年节能降碳行动方案》中。

中国金属学会常务副理事长 田志凌致辞
梁剑雄在致辞中表示,“界面技术”的发展,已成为涉及全流程各工序协同运行、高效贯通的重要组成部分,已成为实现钢铁制造流程智能化调控的重要切入口。

钢铁研究总院有限公司经理 梁剑雄致辞
郦秀萍作了《炼铁-炼钢“界面技术”演进与优化》的报告。报告介绍了钢铁制造流程中的“界面技术”内涵与作用,揭示了“界面技术”所包含的内容,通过梳理多家典型企业炼铁-炼钢界面模式,讨论了静态结构与网络(总平面图等)、铁水罐快速周转、高效脱硫、智能调度等“一罐到底”关键技术。

中国钢研钢铁绿色化智能化技术中心副主任 郦秀萍
张福明作了《现代钢铁制造流程炼铁-炼钢界面技术对比研究》的报告,对比了国内外典型钢铁企业的厂区布置特点,详细介绍了现代钢铁制造流程的动态运行与界面技术、能量流网络、概念设计、顶层设计和动态精准设计。报告对比了国内几家典型企业的铁水运输模式特点与实绩,总结了在冶金流程工程学指导下,铁水运输组织和调度这一复杂系统工程的重大技术创新。

首钢一级科学家 张福明
曾加庆作了《炼铁-炼钢界面运行行为与炼钢区段实施层流专线化运行机制的对应关系分析》的报告,系统的阐述了钢铁制造流程运行过程现状,分析了炼钢区段物流运输路径交叉复杂的问题,总结了钢铁生产层流专线化生产模式,深入阐述了挖掘层流专线化运行潜力。

钢铁研究总院有限公司原副总工 曾加庆
杨春政作了《首钢京唐炼铁-炼钢界面生产实践》的报告,介绍了“一罐到底”技术在首钢京唐落地过程中进行的诸多界面技术创新和解决的装备、运输等难题,介绍了首钢京唐在炼铁-炼钢界面运行管控的诸多实践,如炼铁-炼钢界面智能化管控的在线跟踪、状态检测、一体化数据库、智能调度等系统。并总结了首钢京唐炼铁-炼钢界面技术应用效果和优化方向。

首钢京唐首钢一级科学家 杨春政
李务春作了《山钢日照基地项目汽车运输铁水在 5100m3高炉中的应用》的报告,结合山钢日照基地在高炉生产中对于汽车运输铁水技术的探索与应用,对比了“一罐到底”铁路、起重机+过跨车、道路(汽车)三种运输方式的成本、效率、效益等方面的优劣,总结了炼铁-炼钢界面汽车运输的经验和教训。

山东省冶金设计院总图测绘部部长 李务春
马新光作了《基于冶金流程工程学的炼铁-炼钢界面技术创新与应用》的报告,介绍了“一罐到底”技术在唐钢的应用情况,通过与中国钢研共同合作“唐钢新区流程优化与智能化运行”项目,创新研发了工序层流运行、界面协同优化、流程数字仿真、五维动态甘特图等核心技术。项目还培养了一批钢铁行业高水平复合型创新人才,为钢铁行业智能化、绿色化发展提供坚实支撑。

河钢集团唐钢公司生产制造副部长 马新光
刘志朝作了《邯钢炼铁-炼钢界面生产实践》的报告,对比了冶金流程工程学指导下的炼铁-炼钢界面技术与传统的钢铁界面的优劣,强调了“一罐到底”铁水运输技术的优势。介绍了采用汽车运输的“一罐到底”模式、炼铁-炼钢界面图形化操作平台、智慧调度跟踪系统等界面技术相关工作,最后总结了汽运铁水“一罐到底”技术在生产实践中的优势,到达炼钢厂的铁水温度可达1450℃。

邯钢能嘉钢铁有限公司制造部部长 刘志朝
聂文金作了《沙钢炼铁-炼钢界面生产实践》的报告,介绍了沙钢集团在炼铁-炼钢界面技术所进行的探索创新与实践,从多个角度阐述了沙钢钢铁界面“一罐到底”的技术特点,总结了沙钢“一罐到底”的技术难题与应对策略,认为“一罐到底”对土地建设面积、工程投资节约、制造成本节约、废弃减排等方面有显著优势。(周继程 滕国翔 王宇轩)

沙钢集团总工办主任 聂文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