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何惠平
2025年伊始,上海期货交易所(下称上期所)启动了“‘强源助企’——2025产业服务上期行”工作,持续推进各项产业服务工作,以提升产业参与度为目标,更好服务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
近年来,上期所以便利实体企业参与、降低交易成本为导向,依托“强源助企”等品牌,通过市场调研分析、制度机制优化和市场服务配套等工作的相互融合、相互促进,构建更加系统、高效的产业客户服务体系。
在体系支撑下,上期所的产业服务离市场更近,跟企业更亲,产业客户参与期货市场的成本更低、路径更短、意愿更强。
打造产业服务综合体系
据了解,从2023年开始,上期所便开展了“走一线、办实事、优生态”专项行动,从2024年开始聚焦“走进行业龙头企业”。上期所通过一线调研,深入了解企业利用期货衍生品工具现状,研究分析企业参与期货市场的难点、痛点、堵点,收集市场呼声和企业意见建议,以此为基础,形成优化制度机制、提高服务能力的工作举措,建立“市场调研—问题导向—优化评价”闭环的工作机制。
与此同时,上期所通过建立所内、所外配套机制,通过多渠道多形式,对内统筹推动产业服务相关工作、对外有效发挥专门委员会议事决策功能,相关机制有机协同,促进交易所产业服务质效不断提升。
其中,在对内方面,上期所形成产业服务工作跨部门协调机制,统筹各业务口产业服务工作落实落细、推动机制体制优化迭代。在对外方面,上期所有效发挥交易所理事会下设的13个专委会的议事决策功能,从不同侧面、不同角度为产业服务工作献良策、谋突破。
优化制度机制 促进功能发挥
螺纹钢和热轧卷板期货标准仓单注册量均达到5年来历史最高值,不锈钢期货标准仓单注册量达到上市以来历史最高值……数据一方面反映了转型升级中的钢铁产业对价格风险管理的需求上升,另一方面得益于钢铁期货服务的不断优化。
2024年以来,上期所扎实推进钢铁期货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持续跟踪钢铁产业发展情况,通过拓展交割库布局、丰富交割资源、优化交割制度等方式完善交割服务,为钢铁企业参与期货市场提供便利,缓解钢铁市场供需错配矛盾,助力钢铁行业转型升级。
“我们是西北地区首家钢材交割库,为西北地区近9000万吨钢铁产能提供了参与期货市场的机会。”中储发展股份西安物流中心相关负责人表示。
除此之外,上期所还增加了五矿无锡、中国物流、玖隆物流、中储南京等钢材期货交割库,交割区域从华东拓展至华南、华北、西北地区,加快了产品在全国范围内的贸易流通,有助于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
2024年,上期所新增交割库14个、存放点37个,2024年新设山东港口、中石油等4家集团交割库,新增注册和认证品牌38个。
成本,一直是企业客户关注的问题。一家大型金属生产企业反映,期货市场保证金较高,公司资金压力很大。保证金是市场安全稳定运行的重要防线,如何做到既防得住风险,又最大限度为实体企业降成本?
“我们研究对比国外期货市场经验,提出了一套符合中国期货市场运行特点的差异化保证金方案,为实体企业参与期货市场套期保值交易的保证金优惠一个百分点,每天合计可以为实体企业保证金占用节省20亿元~30亿元。我们还根据产业需求,加强技术开发和流程优化,实施‘二日交割’,缩短大部分品种交割时间,减少买卖双方资金占用。”上期所结算部负责人说。
一个个“接地气”“有温度”的改革创新,让企业参与期货市场的成本更低、路径更短、意愿更强了。截至2024年11月底,上期所参与交易的产业客户数同比增加约16%,重要品种产业客户持仓占比与国际一流交易所基本持平。
深化产业服务 凝聚市场合力
引导实体产业运用期货工具定价交易、管理风险、配置资源,服务是重中之重。上期所依托“强源助企”等品牌,凝聚各方合力,共同深耕期货市场,努力使各类资源直达实体企业,并形成定期向市场发布产业服务工作的机制,“开门做服务”。
2024年,上期所“强源助企”市场培育项目涉及氧化铝、白银、不锈钢、集运指数(欧线)等期货品种和“稳价订单”工具,鼓励参与企业在现货贸易中运用期货价格进行定价或运用期权工具管理价格风险。
在服务龙头企业方面,上期所高质量建设“强源助企”产融服务基地,发挥龙头企业示范效应,提升产业链参与期货市场水平。2024年,上期所新设76家产融服务基地,基地总数达121家,其中产业类基地85家、产融服务类基地36家。2024年,上期所依托产融服务基地组织针对产业链企业的培训活动91场。产融服务基地在普及推广期货工具、交流分享行业经验、合作开展企业培育、提升中介机构专业水平、开展课题研究合作等方面的功能逐步发挥,渐成“燎原之势”。
上期所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上期所将始终坚持服务实体经济的根本宗旨,把实体企业风险管理的需求作为期货市场改革创新的动力和源泉,持续提升产业服务工作质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