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樊三彩
4月20日,江苏沙钢钢铁有限公司“节能降碳顶流”平台已上线运行50余天。走进沙钢生产调度中心,只见巨型大屏上跳动着全厂区生产运行的各类数据,调度员们只需在键盘上简单敲击几个键就可以一键生成“日报表”“月报表”。
工作人员介绍,这套智慧能源管控平台就像钢铁厂的“能源大脑”,能24小时盯着全厂上百种能源设备的运转,从煤气发电到蒸汽输送,每个环节的数据都会自动“打小报告”。
“该平台将各个生产工序的能源消耗数据和主要生产工艺装置的运转信息都集中了起来,同时与公司ERP(企业资源计划)、业财融合、生产管控、MES(制造执行系统)、质量管理等14个业务系统的数据联通,能够实时掌握能源消耗的动态,为企业组织生产提供更精准的决策支持。”江苏沙钢钢铁有限公司安环处有关负责人向《中国冶金报》记者介绍。
以轧钢环节为例。“原来,轧制钢材所消耗的煤气只能根据月产量进行统计计算,现在则可以实时掌握不同品种、规格钢铁产品的煤气消耗量,实现更加精细化的管理。”这位负责人说道。
钢铁企业能源管控普遍面临着流程复杂、牵涉部门多、调度手段少且工具缺,关注专业性、忽略系统性,数据采集不全面、不精准,能效分析深度不足,专业间存在“信息孤岛”,政策合规风险等难点。沙钢智慧能源管控平台通过综合能源监控、能源动态精细化管理以及智慧能源调度3大主要子系统,在不同介质模型之间建立实时耦合、动态约束、联合计算、持续迭代、渐进优化的技术路线,将这些问题“一网打尽”。
其中,综合能源监控系统用“眼睛”监视着各能源介质运行的状态,实现对沙钢能源系统(主要包括电力、煤气、蒸汽、压缩空气、氧氮氩及工业水等能源介质)从输入、转换、存储、输配到分配使用的全过程综合监控。能源动态精细化管理系统通过将压力、流量、负荷、发电量等能介数据可视化来调控能源流,最终达到经济运行的目的。智慧能源调度系统则以各系统的预测结果为数据基础,构建多能源耦合优化调度模型,从而给出最优的调度方案及其他智能化应用,就如同汽车实现自动驾驶。
“该平台的功能可以总结为两个字:管+控。”这名负责人阐释道,“管”,即基于能源调度的规划,对能源数据进行集中管理;“控”,即打破传统的“补救”模式,实现从“事后管控”向“事前管控”的重要转变。
“上线该平台的目的不止于提高管理水平,更重要的是创造价值。”在他看来,判断一个智慧系统好坏的标准,是能否为企业带来效益。尤其在当前的行业深度调整期,这一点更为关键。
“该平台能够通过能源流、物质流、设备流的全流程管控,实现消耗、成本、碳排放的动态精细化管理,从公司能源综合成本最优的层面为公司提供了有力的管理抓手。”这名负责人介绍,过去,钢铁厂每生产一吨钢材,能源成本占生产总成本的20%~40%;通过该平台,预计能够将能源成本降低至17%左右。同时,该平台可以将人从低水平的重复劳动中解放出来,使其从事更有价值的工作,创造更多能源降本的效益,如降低系统异常和故障率30%以上,效益可观;事故处理效率提升至少1倍,显著降低事故损失。
“该平台还需与现场进一步磨合,才能体现更大的价值,特别是在碳管理方面。”这名负责人坦言,随着钢铁行业纳入全国碳市场,钢企做好碳排放管理、能源管理的重要性进一步增强。目前,该平台通过完整获取碳排放关键数据,解决了碳排放数据监测、计量与评估,低碳基准的确定,考核标准的细化落实等难题,为该公司开展碳交易奠定了坚实的数据及业务基础。
《中国冶金报》(2025年04月22日 04版四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