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通讯员 张俊
“胡师傅,赶紧去看看吧!8号汽车自动取样机(即机器人“宝罗”)取样软管又堵塞了!”中国宝武新钢集团技术中心南大门取样班青工刘鹏急匆匆地跑进班组休息室。“走!”钳工胡清和同事廖小根二话不说,拎起工具包,就赶往出事地点。
该技术中心原料检验作业区8号汽车取样机以新钢专利为基底研发的粉灰罐车自动取样机器人,实现了新钢职工与原料进厂取样工作的彻底分离,创下行业先例。“宝罗”在新钢原检“海关”的岗位上默默坚守、任劳任怨,可是在取样过程中,由于软管内样品高速运转,与软管快速摩擦产生较高温度,导致抽样软管软化、物料堵塞。这下不妙,“宝罗”不能动弹,“趴窝”了。
每次遇到这“添堵”的事,就得有工作人员及时处理。拆管子、清理料斗、套新管……一番操作下来费事又费力,无形之中增加了员工劳动强度,与自动取样机智能化、高端化的设计初衷背道而驰。
“小根哥,你看咋办?”“我看每次换管子,不是办法!得彻底治治了。”胡清和廖小根两人仔细查看现场后,进行了一番讨论。
“宝罗”很受伤,工友来治愈!一场拯救“宝罗”的战役在原料检验作业区取样机平台打响。经过一周的苦战,他们终于研究出成本低、工期短、见效快的方案。哥俩经过多次试验,确定选取硬质耐高温管材,从网上淘来一段耐高温管,包裹在取样软管容易烫软处,这就避免了“宝罗”在上升取样过程中“胳膊”软化,彻底解决了物料堵塞问题。这番“神操作”,颇有四两拨千斤的奇效。
“恰噶,恰噶(方言,指真棒)!”当看到“宝罗”在取样岗位上运转自如,取样工刘鹏、刘强等不约而同发出赞叹。目前,这项技术已在作业区取样机器人上全面推广实施,大大节约了人工成本,提高了取样效率,为新钢炼铁高位顺行提供了有力保障。据测算,这项小改小革直接创效2.26万元/年,被该技术中心评为2024年小改小革成果三等奖。
《中国冶金报》(2025年01月14日 04版四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