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化降本1.8亿元、吨钢物流成本直降25元——这组直观的数字,正在重庆钢铁物流运输部的改革实践中变为现实。一场以"物流再造"为名的物流体系重塑,正在改变传统钢企的物流创效模式。
在钢铁行业整体承压的背景下,重庆钢铁物流运输部管理团队交出了一份亮眼答卷:通过系统性物流改革,2024年实现吨钢物流成本下降25元,累计创造年化效益1.8亿元。这场始于2022年底的物流体系变革,正在改写传统钢企的物流管理方式。
面对行业"寒冬",长流程钢企的物流成本占钢材总成本8%-15%,并成为制约钢企竞争力的瓶颈。重庆钢铁作为西南地区重要钢铁基地,其原料采购半径达2000公里,成品辐射全国市场,物流网络如同精密的体液循环系统,任一环节梗阻都将影响全局效益。
变革始于一场"破壁行动"。2022年12月,当物流运输部团队接手成品发运业务时,面对的是分散管理的物流体系。"必须用外科手术式改革打通任督二脉。"团队中有着15年物流经验的物流管理负责人,在首次项目会上定下改革基调。
在汽运板块,团队运用"动态竞价+份额激励"机制。通过二轮招标实现运输单价两连降,引入"基准价-竞争价"双轨模式,倒逼14家承运商主动优化成本结构。数据见证成效:汽运单价降幅达16.7%,吨公里成本较鄂钢低6%,仅此一项年省1737万元。
水运改革则上演"双向奔赴"的智慧创造。通过整合原料与成品运输,将单程货船利用率提升至98%,打造出"重去重回"的高效降本水道。在长江经济带水运价格普涨背景下,重庆钢铁船运单价逆势下降21%,1872万元的年化降本背后,是每个航次多装载300吨物资的精细测算。
最艰难的攻坚战在厂内物流。团队将对标兄弟单位的数据模型细化到128个作业单元,发现厂内转运成本存在18%优化空间。通过"自有+租赁"混合运营模式创新,将30台特种车辆使用效率提升40%,229万元的成本压降源自每个作业环节0.5分钟的时效提升。"这就像给血管做了支架手术,让物料流转更通畅。"现场调度员李师傅这样比喻。
如今,重庆钢铁的物流改革已形成可复制的"四维模型":采购端近地化布局、运输端多式联运优化、仓储端数字化升级、管理端全流程对标。该模式正在公司内部推广,预计可带动关联企业年均降本超3亿元。
当被问及改革心得时,物流运输部相关负责人指着物流中心的智慧大屏说:"这些跳动的数据就是最好的答案。"屏幕上,实时刷新的物流成本曲线持续下行,而在曲线背后,一场关于传统制造业提质增效的深度变革,正在钢铁洪流中奔涌向前。(李超群、王天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