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钢集团炼铁事业部职工胡巍和李莉携手完成的一项小改造,成功破解决球团作业区圆盘给料机下料不畅的问题,这一创新之举不仅提高了设备运行效率,还降低了电能消耗。
煤粉是球团生产的主要燃料,需经过磁力分拣、排杂、热烟气加热、磨碎成粉等多道工艺,以达到合格的粒度与水分。然而,圆盘给料机下料的过程中,煤粉堵塞、粘料、不下料的问题时常发生,原本一台圆盘给料机即可满足生产需求,但因上述问题,不得不增开一台以确保生产顺利进行。尤其在梅雨季节,煤粉偏湿,堵塞情况愈加严重,员工需要长时间用压缩空气捅料,榔头敲打等方式来确保圆盘给料器下料通畅。
面对人力资源的高效化与降本增效的挑战,新钢炼铁事业部坚持人本思维,鼓励各作业区挖掘人力资源潜力,发挥职工的聪明才智,破解生产过程中的瓶颈。球团作业区职工李莉首先提出提高圆盘给料机转速的建议,虽有一定改进,根本问题仍未解决。随后,职工胡巍提出在圆盘给料机盘面加装四根呈十字型的筋条。这一改造在圆盘底部形成了一层煤粉铺垫,使煤粉下料时不再与盘面直接接触,而是煤粉间相互摩擦,从而实现了煤粉在旋转过程中的平滑顺畅下料。
实践运行证明,改造效果显著。如今,仅需一台圆盘给料机即可达到原两台给料机的下料量,且下料过程无需人工干预,大大减轻了职工的劳动强度。同时,运行时间也缩短了一个小时,年仅节约电耗达四万余元。
“职工的智慧无穷无尽,降本增效的关键往往就隐藏在基层的细节之中。”作业区负责人兴奋地表示,“胡巍和李莉的建议虽然看似微小,但汇聚起来却产生了可观的经济效益。” (万新东、甘志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