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6日,重庆钢铁1号烧结机头电除尘改造项目试压成功的消息传来,车间烧结工艺工程师洪翔攥紧沾满油污的手套,眼眶微润——历时30天的年度检修,在这一刻画上圆满句号。
自8月18日工程启动以来,这位拥有15年检修经验的老师傅,就把“家”搬到了项目部。每天清晨第一个抵达现场,深夜对照图纸逐一核实进度。“设备焕新、环保达标”这八个字,在这三十天里,从未离开过他的心头。
本次年修以“1号烧结机头电除尘改造”为核心,明确了“安全环保达标、质量优良、工期精准、成本可控”四大目标。汇聚3家施工单位、368名参建人员,技术组长周建超带领团队,将施工方案拆分为上百个节点,大到设备吊装校准,小到螺栓拧紧力度,均标注清晰的技术要求。一次巡检中,他发现施工队在安装烧结机尾除尘风机轴承时存在20丝的偏差,立即叫停整改,并亲手示范调整,他说:“环保设备安装容不得一点误差,我们必须一丝不苟、精益求精。”
“1号烧结机头电除尘改造”无疑是此次年修最难啃的“硬骨头”。项目启动时间较晚,加上关键材料仍滞留于千里之外的物流站,30天工期面临着严峻挑战。“不能等,必须主动出击!”车间副主任何春虎在推进会议上果断决策,组建专项攻坚组,实时跟踪物流、驱车前往中转站接应,最终用3天便将材料顺利运抵现场。施工队长武向光同步优化方案,实行24小时“两班倒”连续作业:白班人员顶着高温环境焊接构件,汗水浸透了工装;夜班人员借探照灯组装设备,熬夜坚守。武向光以厂为家,常驻现场指挥,“兄弟们都在拼,我绝不能掉链子。”
凭借这股坚韧与协作,团队克服时间紧、任务重等困难,不仅按期完工,各项指标均达安全质量要求。9月16日调试当日,烟尘排放浓度稳定在超低排放标准。洪翔第一时间给家人发去信息:“项目完成了,今晚回家我们吃火锅!”
烧结区域年修工程的高质量完成,不仅消除设备长期运行积累的隐患,更通过改造大幅提升环保能力。接下来,烧结车间将持续做好设备调试与运行维护。正如车间主任张立军所言:“检修收官不是终点,我们要守住改造成果,保障设备稳定运行,为公司完成超低排放贡献力量!”(杨云雪 张立军 刘世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