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这样一群人,他们以重庆钢铁公司“轧钢厂周亚平创新工作室”为依托,致力于降低能耗、提升生产效率,并不断推动技术创新,成立创新攻关团队,攻克了众多的现场难题,实现发明专利授权4项,受理专利32项。近日,该团队“板带四辊可逆式粗轧机轧制效率提升”项目在全国发明展览会上荣获金奖。
轧钢厂热卷产线设有三座步进式加热炉,粗轧机为单机架四辊可逆式轧机,设计年产能为350万吨。规模、效率降本是钢铁行业生存的必由之路,如何提升单粗轧机的稳定性和生产效率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为此,轧钢厂成立热卷产线轧制效率提升攻关团队,为提升粗轧效率解难题、破困境、探新路。
以“新”提“质”、以“质”催“新”。在此过程中,轧制效率提升攻关团队紧密围绕生产的实际需求,每一个细节都反复推敲,成员们发挥专业技能和团队协作精神,凝聚集体智慧,攻克技术难关。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创新工作室成员齐元龙通过新增轧机零调核算保护方法,解决了粗轧机零调系统无保护程序导致的断辊、支撑辊啃辊等问题。成员袁伟争做创新的引领者,发明的一种液压缸偏差记录装置,实现了液压缸偏差数据的电子化记录,解决了纸质化液压偏差数据记录错误及容易丢失的问题,同时通过数据记录趋势能够大幅降低辊缝的调平难度,避免因传动侧和操作侧的辊缝不平而出现带钢跑偏废钢事故发生。
创新不是少数人的事情。创新工作室将创新精神延伸到基层班组中,与班组开展创新结对,认真听取班组员工建议,对粗轧立辊移送板进行改造,通过新增测宽仪防撞装置,提升了粗轧轧制稳定性。
他们不畏艰难,勇于挑战,单粗轧机轧制效率实现了缩短15秒的新突破,完成了单粗轧机年产量提升150万吨的新挑战。接下来,创新攻关团队将继续发挥创新工作室的作用,认真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洪达、赵高建、李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