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冶金报社两会报道组
记者 樊三彩 报道
记者 顾学超 摄影
“建议对碳替代大于30%、年产能不大于20万吨的氢还原钢铁冶炼中试项目,经工信部备案后,允许其开展投资、中试和生产活动,并优先支持在西部新能源比较富裕的地区开展中试活动。”全国人大代表、酒钢集团宏晟电热公司电力检修工程分公司焊接首席技师杜钧表示,建议构建有利于氢冶金发展的政策环境,重点在关键攻关技术指南制定、创新平台建设、中试项目等环节给予政策性安排。

图为杜钧
在“双碳”目标战略背景下,冶金有色行业必须走低碳化发展道路,方向主要是在能源结构上推动“碳冶金”向“氢冶金”转变。杜钧介绍,甘肃冶金有色企业正在积极开发和应用氢冶金工艺,落实“双碳”战略。酒钢自主研发了煤基氢冶金技术、回转窑防结圈技术等,形成了煤基氢冶金理论创新及绿色短流程制钢新工艺产业化研究等系统性成果。白银集团将氢冶金用于高纯金属铼的制备并得到产业化应用,建成了年产高纯铼酸铵2吨、年产高纯铼金属1.5吨生产线,经济、社会效益显著。
“不过,推进氢冶金技术研发和产业发展还存在一定的困难和问题。”杜钧强调,一是技术存在难点。二是氢成本问题,氢冶金技术要有经济性,需要绿电成本的合理控制、制氢技术的进一步提升及碳价值的兑现支持才能实现。三是政策支持不足,导致难以持续匹配良好资源和加大有效投入。
“建议充分发挥西部地区新能源富裕的优势,积极推动酒钢、金川公司、白银公司等企业投资氢冶金示范项目,形成新能源发电—制氢储氢—氢冶金绿色产业链条。充分发挥酒钢集团微电网和新能源优势,支持酒钢集团开展氢冶金中试研究和规模化生产,形成可复制的推广模式。”杜钧表示,建议将钢铁企业应用纯氢冶金技术列入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支持范畴,列入首台(套)技术装备推广应用指导目录,予以政策支持。
同时,他认为,可利用碳汇交易机制增加氢冶金收益。建议国家有关部门支持有色和钢铁企业实施氢冶金减排项目,其减少的碳排放量可以在国家碳汇交易市场上市交易,通过碳汇杠杆激发企业的积极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