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冶金报社两会报道组
记者 樊三彩 报道
记者 顾学超 摄影
根据2024年《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报告》,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量达到1286.6万辆,占全球市场的70%以上,预计2025年新能源汽车电池需求达到1243吉瓦时,2030年固态电池市场规模将达到1000亿元。随着电动汽车市场的持续扩展,锂离子电池在能量密度和安全性方面逐渐面临瓶颈,而固态电池作为潜在替代技术展现出了更优的性能,并在军工、低空经济、机器人、消费电子等领域也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

图为刘怀平
全国人大代表、江苏昆仑互联新能源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刘怀平认为,我国在固态电池的关键材料研发上已取得一定进展,但固态电池技术发展仍面临很多难题,亟须加大对核心技术研发的力度,突破固态电池产业化过程中面临的技术壁垒。
为此,就支持固态电池核心材料技术研发,刘怀平提出如下建议。
第一,加快固态电池核心材料技术攻关。针对固态电池技术中的关键材料问题,如固态电解质、正极和负极材料等,鼓励新兴小企业加快新材料研发,实现快速产业化。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支持宁德时代、比亚迪等头部企业发挥引领作用,带头攻克固态电池核心材料技术难关。
第二,推动固态电池产业链平台建设。鼓励固态电池企业加大对生产工艺、设备制造和材料研发的投入,推动全产业链的技术整合与协同创新。同时,鼓励融入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进一步促进固态电池产业链平台的建设。
第三,加强固态电池技术标准体系建设与行业合作。鼓励企业、科研院所、高等院校、技术服务商等多方建立技术联盟,共同推动固态电池核心技术的研发和创新。同时,建立统一的固态电池技术标准体系,确保技术和生产流程的标准化。
第四,出台政策引导固态电池产业化发展。出台专门的扶持政策,提供研发资金支持、税收优惠等,鼓励创新企业和科研院所加快固态电池技术的研发与产业化进程。同时,鼓励金融机构为固态电池企业提供定制化的融资产品和服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