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樊三彩)近日,工信部、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联合印发的《国家智能制造标准体系建设指南(2024版)》(下称2024版《指南》)提出目标,到2026年,制(修)订100项以上国家标准与行业标准。
2015年以来,工信部会同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等部门,已迭代发布4版《国家智能制造标准体系建设指南》。截至目前,我国累计发布智能制造国家标准472项、国际标准50余项,支持建设135个标准应用试点项目,加速标准落地、引领产业应用、深化国际合作,为智能制造深入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2024版《指南》在前3版基础上,优化了标准体系框架和标准布局,进一步聚焦人工智能等新技术与制造业的融合应用,新增了工业软件、智能装备、制造模式等标准方向,以及钢铁、化工等细分行业标准体系建设内容。
针对钢铁行业,2024版《指南》提出,围绕铁钢轧大工序边侧智能工厂、单基地及企业多基地协同管控等,制定质量、物流、能源环保、安全、设备等分层集成优化管控等规范或规程类标准;围绕上料、生产、下料等环节,制定铁、钢、轧各工序的生产过程智能化控制、辅助工序智能化、数字孪生及工序衔接等规范或规程类标准;围绕质量缺陷检测、性能检验及工序界面转运等场景,制定智能检测装备、工业机器人及无人运输装备等智能装备类规范/规程/指南类标准;围绕新一代信息技术应用,制定工业大数据平台、数据治理、检测方法、评价模型、网络安全等规范/规程/指南类标准;制定面向行业的智能工厂评价、能力评估等实施指南标准。
《中国冶金报》(2025年04月29日 04版四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