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企业频道>生产经营

听清市场“心跳” 重构生产模式 高效协同经营

看首钢如何致力将中厚板打造成第四大战略产品

2025-04-24 08:02:00

  本报通讯员 姜林宪
  首钢中厚板的故事,是一部镌刻着炽热钢水与时代淬炼的壮丽史诗。自1987年起,从北京石景山脚下北中板轧机的轰鸣声到渤海湾畔首钢京唐智能化生产线崛起,从新中国工业的“钢铁脊梁”到如今高端板材市场的“金字招牌”,首钢中厚板凭借创新精神和坚定信念,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阔步前行。
  勇敢蹚新路:
  只为听清市场的“心跳”
  今年初,首钢集团党委发出“全力把中厚板打造为第四大战略产品”的号令,如重锤击铁,激起千层浪。
  以需求为舵,掌行业之舟。“闭门造车,迟早会被淘汰。”这句话深深烙印在首钢中厚板销售团队的骨子里。他们深知,只有深入了解市场需求,才能引领行业发展。从西北戈壁的风电场到南海之滨的钻井平台,从北欧寒带的跨海大桥到中东沙漠的输油管道,首钢中厚板销售团队跑遍千山万水,只为听清市场的“心跳”。
  一次走访中,某海上平台用户随口提到“钢板需耐盐雾腐蚀”。首钢中厚板研发团队立即行动,连夜调整工艺。3个月后,首钢的耐腐蚀海工钢成功拿下挪威船级社认证,成为竞标上述用户项目的“杀手锏”。2025年,首钢又精准捕捉新能源风口,推出超低温韧性风电钢,受到市场青睐。这些成就的背后,是首钢中厚板对市场需求的敏锐洞察和快速响应。
  在国内某大型储油罐项目中,客户对15万立方米原油储罐用钢的要求极高,其中钢板厚度达41毫米,且性能均匀性误差不超过5%。面对这块“硬骨头”,首钢中厚板销研产团队迎难而上,连续72小时驻守产线,记录上千组数据,最终通过优化合金配比与生产工艺,一举攻克难关。截至2025年3月底,首钢已累计中标12台15万立方米原油储罐项目,跻身国内高端原油储罐钢的第一梯队。
  在中厚板4300产线上,LP高强度钢试制成功,动态轧制技术突破行业瓶颈;铜钢及镍基复合产品创新应用,为高端装备制造开辟了新路径……“每一块新品钢板的诞生,都是一次对行业边界的突破。”首钢科学家、技术研究院京唐技术中心王彦锋介绍,第1季度,首钢中厚板7类产品通过国际第三方认证,实现148毫米厚度保探伤水电钢的新突破,完成移动罐车用高强容器钢批量供货……这些技术创新成果不仅提升了产品的核心竞争力,还为首钢中厚板赢得了市场的广泛认可。
  曾经,许多中国钢铁企业采用“借船出海”模式,按国际标准生产。首钢中厚板坚持自主创新,推动越来越多的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国际市场竞争力不断提升。中东地区的油气管道蜿蜒如龙,穿越炙热的沙漠。这里的高温和硫化氢腐蚀性极强,普通钢材难以承受。首钢的抗酸钢凭借卓越的耐腐蚀性能,成为该项目的核心材料。中东地区用户评价:“首钢的钢板,助力我们的管道寿命延长了30%。”
  首钢国际业务经理介绍,首钢不仅要出口产品,还期望更多的中国标准获国际认可。目前,首钢中厚板已与多国能源、基建大企业合作,海外市场不断拓展。
  坚定走上坡路:
  迈向智能化与高质量
  对首钢中厚板而言,突破传统制造模式、迈向智能化与高质量,条条都是“难走的路”。但正是这些路难走,坚定了首钢中厚板不断攀登的决心和信心。
  数字化转型,重构生产模式。走进首钢中厚板智能集控中心,仿佛置身于科幻电影的场景之中。3D仿真技术实时呈现生产全景,面积达20万平方米的车间内部情况在电子大屏幕上一目了然,数万个数据采集点覆盖全流程,远程操控的智慧轧钢生产线高效运转。操作工通过电脑操作即可实现生产过程的自动化控制,数字化控温、数字化预警等技术的应用更是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第1季度,首钢中厚板4300产线小时块数同比增长3%;热装率同比提升5.4%;燃耗较上年降低1.7千克标准煤/吨;设备故障停机时间较去年缩短8.15小时,创历史最优。这些成绩的取得,正是首钢集团推动数字化转型带来的显著成效。
  质量为本,千锤百炼铸精品。质量是企业的生命线。为了确保产品质量,首钢中厚板事业部不断完善质量管理体系,坚持以用户满意为宗旨,以持续改进为手段,把“用户的标准就是我们的标准”的质量理念贯穿于生产全过程,通过不断优化质量管理流程,提高质量管理水平。在生产过程中,首钢中厚板事业部加强对设备的维护和管理,确保设备正常运行,为产品质量提供保障。通过对质量的严格把控,首钢中厚板产品赢得了用户的高度认可和信赖,在市场中树立了良好的品牌形象。第1季度,首钢中厚板责任废次率同比下降11%。
  优化结构,保障高效交付。首钢中厚板事业部一方面通过前瞻性分析,提升月度计划精准度与兑现率,聚焦产线提产提效,以作业率为核心指标,优化工艺、强化设备管理,拓展极限规格与高强钢接单能力,满足用户多样化需求;另一方面推行钢板下线直发模式,减少中间环节,安排专业人员24小时驻守产线,快速响应异常问题,确保生产连续稳定。同时,该事业部同步加速后部物流周转,优化配送方案,实现产品高效直达用户。第1季度,首钢中厚板整体、整单合同兑现率均稳步上升。
  决不走捷径:
  脚踏实地打造高效协同经营体
  前行没有捷径,唯有脚踏实地。首钢中厚板产销研团队以“经营体”打造为抓手,创新构建“10+X”工作组,搭建起从需求洞察到产品交付的高效闭环体系,狠抓算账经营、优化资源配置、提升整体盈利能力,实现了第1季度经营生产的“开门红”。
  协同作战,打造高效经营体。在首钢中厚板事业部,技术、生产、销售不是孤岛。在首钢中厚板产销研协同工作群中,用户需求、研发进度、生产排期实时联动。某项目招标在即,该事业部技术团队72小时连轴转,模拟零下50摄氏度环境测试;生产车间72小时交付首件样品;销售团队携数据手册三赴用户所在地,最终以综合评分排名第一拿下订单。
  “这不是一个人的胜利,而是一个体系的胜利。”首钢技术中心张学峰感慨。第1季度,首钢中厚板产销研团队与14家科研院所展开深度技术对接,走访102家行业头部企业,逐渐形成“技术引领订单、服务巩固市场”的良性循环模式。
  对标提升,一体化指标评价。首钢中厚板团队充分发挥产销研协同优势,构建了一套完善的一体化指标评价体系,聚焦效益、结构、质量、成本等关键维度,通过精准对标,深入挖掘用户、市场和生产现场存在的问题,并采用挂牌督办机制推动问题解决;每季度进行全面系统对标,持续提升整体效益;团队强化用户端实物质量对标,针对典型产品和重点用户的关注点,积极与行业先进企业进行对标;组建专业团队,确保在收到用户质量反馈后迅速响应,遵循高效流程处理问题,从而大幅提升用户满意度。此外,该团队围绕燃料、动力等成本要素,与行业领先者进行对标分析,找出优化空间;同时大力开发高效低成本的新工艺,优化产品设计,显著提升了产品市场竞争力。
  EVI(供应商先期介入)服务模式是首钢服务创新的核心。首钢中厚板事业部通过实施EVI服务模式,组建专业项目服务团队,为重点项目提供从产品研发、生产到售后的全方位服务,实现了项目建设与企业发展的互利共赢。在某海上风电项目中,该中厚板团队提前一年介入设计阶段,协助用户优化材料选型,将钢板用量减少8%,为用户节约成本超千万元。这种全方位的服务不仅赢得了用户的赞誉,还为中厚板赢得了更多的市场份额。用户负责人评价道:“首钢不仅是供应商,还是技术伙伴。”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首钢中厚板坚定地以“高端品种+高端渠道”为双轮驱动,全力打造国内第一阵营的战略产品集群。在建造国内某特大桥时,首钢供应的Q500qE桥梁钢表现出色,以“零缺陷”顺利通过抗震测试,为桥梁安全筑牢根基;在“华龙一号”核电站建设中,其自主研发的钢板成功打破国外垄断,填补国内技术空白。首钢中厚板事业部田士平表示:“我们坚持推动技术创新成为首钢第一竞争力,与行业共同探索更高质量的发展路径。”
  《中国冶金报》(2025年04月24日 04版四版)

 

来源:中国冶金报-中国钢铁新闻网

编辑:宋玉铮

版权说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冶金报—中国钢铁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钢铁新闻网。媒体转载、摘编本网所刊 作品时,需经书面授权。转载时需注明来源于《中国冶金报—中国钢铁新闻网》及作者姓名。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钢铁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 赞同其观点,不构成投资建议。
【3】 如果您对新闻发表评论,请遵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并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 责任。
【4】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电话:010—010-64411649
品牌联盟
  • 燃烧装置2.gif
  • 湖南华菱集团.jpg
  • 山东钢铁集团.jpg
  • 1_看图王.png
  • 微信图片_20240117152632.jpg
  • W020190430461031429831.jpg
  • 首钢.jpg
  • 冶金工业规划研究院logo1.jpg
  • W020130618825601874406.jpg
  • W020130618825602778336.jpg
  • W020130618825603702632.jpg
  • W020130618825617201098.jpg
  • W020130618825606679805.jpg
  • W020130618825607505186.jpg
  • brand04.png
  • brand06.png
  • brand05.png
  • brand03.png
  • brand02.png
    read_image.gif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安贞里三区26楼 邮编:100029 电话:(010)64442120/(010)64442123 传真:(010)64411645 电子邮箱:csteelnews@126.com

    中国冶金报/中国钢铁新闻网法律顾问:大成律师事务所 杨贵生律师 电话:010-58137252 13501065895 Email:guisheng.yang@dentons.cn

    中国钢铁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京ICP备07016269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3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