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重庆钢铁炼铁事业部传来捷报:通过各部门通力合作、精细调控,在湿熄焦比例提高至35%的情况下,高炉运行依然平稳高效——日均铁水产量稳定在6850吨以上,焦比降至383kg/t。与湿熄焦比例接近的四月份相比,日均产量提升500吨,焦炭消耗降低20kg/t,成功解决了干、湿熄焦切换过程中的运行难题,实现了产量提升和能耗降低的双重突破。
这一成绩,是全体炼铁人迎难而上、高效协同、共同奋斗的结果。正如炼铁事业部总经理傅斌所言:“我们面临的不仅是工艺上的挑战,更是对团队凝聚力和追求卓越的一次全面检验。只有齐心协力、目标一致,才能打赢这场硬仗!”
源头控水,挑战“不可能”
3号干熄焦8月9日开始年修,湿熄焦生产源头控水成为重点、难点。炼焦车间主任范俊杰在每日例会上坚定表态:“再难也要把水分控制这块硬骨头‘啃下来’!”通过制定湿熄焦作业管理规定、湿熄焦系统特别维护方案,团队实施沥水时间管控、晾焦时间、晾焦台留焦量、指定专人量化打水等举措,最终将湿熄焦月均水分控制在2.1%的水平,创历史纪录。
精雕细琢,守护“生命线”
高炉工序是此次攻坚战的“主战场”,承担着湿熄焦切换带来的全部压力。面对湿熄焦带来的水分波动和粉末增多等难题,炼铁事业部以“稳定压倒一切”为原则,紧紧围绕“控水、除尘、调气流、保热温”系统施策,全力维护高炉热制度、造渣制度与气流分布的长期稳定。
在炉外,班长黎勇和同事们严格执行清筛制度,优化筛机参数,他说:“筛网堵了,我们就一遍遍清;参数不对,我们就一次次调——高炉顺行就是我们最大的责任。”同时,优化渣铁排放组织,保障出铁正点率与出渣铁过程的平稳,为炉内持续稳定创造良好条件。在炉内,团队始终保持热风温度不低于1200℃,根据湿熄焦含水量变化,动态调整焦炭负荷、增补喷煤量,实时监测炉温与气流,形成“中心通畅,边缘稳定”的合理气流格局。
炼铁事业部通过强化工序协同、深化管理提升、突破技术瓶颈,实现干、湿熄焦切换快速平稳过渡,高湿熄焦比例下高炉稳定顺行、指标突破,不仅带来了直接的经济效益,更坚定了管理创新和技术进步应对挑战、挖掘潜力的信心。炼铁事业部将继续秉持精益求精的精神,探索更优工艺,朝着更高水平的“稳定、顺行、优质、低耗”目标持续迈进!(果峥 赵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