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为钢城集团机关食堂厨师正在调制烧茄子酱汁。(蔡晓梅 摄)
本报通讯员 蔡晓梅
“呀!今天的菜全是我想吃的!”
“有冰粉!有冰粉!我都要流口水了。”
“麻婆豆腐,我的最爱。”
“让我看看,还有啥?”
……
每天中午饭点一到,随着一波波的人流涌入,攀枝花钢城集团机关食堂内的欢笑声不绝于耳。
《道德经》有云,“治大国如烹小鲜”,这话反过来说好像也有点道理。“烹小鲜如治大国”,众口难调,每天要换着花样配餐,荤素搭配,营养科学,确保大多数人满意,确实有些难度。为了让近300人满意就餐,该公司机关食堂的大哥大姐们煞费苦心。
一定要新鲜。每天早上,该机关食堂的每位从业人员都要对当日食材进行检验,过期的不要,“三无”的不要,肉类没有检疫票的不要。同时,他们还要严格按照食品安全相关要求,对所有剩菜做好清洁处理。
一定要卫生。该机关食堂每日召开晨会,工作人员都要例行整理仪容仪表,确保标准化着装。疫情防控常态化下,该机关食堂还增加了每天对各类餐具消毒的次数,加大了对菜品加工和就餐区域的消杀力度,每周开展一次大规模消杀,每天也要进行一次小规模消杀,同时严控菜品加工流程,确保饭菜“不串味儿”。
一定要环保。为了确保经济环保,该机关食堂习惯按照预定就餐人数下单采买食材,确保没有隔夜菜,加工时间长的荤菜用大锅做,加工快的素菜分小锅炒,如果遇到就餐人数临时增加,他们就机动添加菜品,既保证了新鲜度,又避免了浪费。
一定要营养。该机关食堂的早餐通常会有12个~13个品种,除了常见的馒头、包子、米线、面条等,还会根据不同节日提供粽子、饺子、汤圆等。该机关食堂的午餐为三荤两素搭配,除了会结合时令特色进行配餐外,管理员还会考虑菜品中的荤素搭配是否重复,有时也需要根据大家反馈的意见,增加、减少或者调整菜品。一位管理员大姐介绍说,她每次去外面就餐的时候,总会特别留意哪些菜品方便、快捷、下饭,同时在食堂也是适用的。
一定要方便。自2021年10月份开始,该机关食堂实行“刷脸吃饭”管理模式。来到食堂就餐的人员只要在门口的面部识别机器上“刷脸”便可登记个人信息,同时测量、记录体温数据,既方便了监督管理,又解决了外出调研、检查等人员时常忘记带饭卡的困扰。
该机关食堂的5个“一定要”,让前来就餐的人们幸福满满、喜笑颜开,在该集团每月召开的食堂综合满意度测评中,该机关食堂总是能获得100%满意度。
《中国冶金报》(2022年07月06日 08版八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