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孟豹 吕娟 通讯员 鉴康 王榛 邹丽霞
山钢集团非钢多元产业紧紧围绕“万饷更薪、扭亏为盈”根本目标,聚焦深化改革、数智赋能、价值创造,第1季度利润总额同比增长44.51%。山钢资本、金岭矿业、山钢国贸、山钢财务、山信软件、山东耐材等产业公司均实现盈利。
“刀刃向内” 深化改革激活力
第1季度,山钢集团非钢多元产业坚持“刀刃向内”抓改革,各产业公司以“万饷更薪”为抓手,通过优化薪酬分配、强化绩效激励等举措,全面激发组织活力。
金岭矿业推行“划小核算单元”管理模式,将22个一级核算单元的责任层层压实,从“行政化管控”转向“市场化经营”,人人都是经营者。第1季度,金岭矿业铁精粉产量同比增长47.66%,自产矿石单日产量连破纪录,净利润同比增长122.53%。通过薪酬分配改革,一线员工的创新创效热情被充分点燃。
山东耐材通过“对标找差”倒逼管理提升。该公司对标国内外头部企业,聚焦降本增效,工艺优化及技术降本措施累计增效415万元。同时,山东耐材还深化“万饷更薪”绩效考核体系,将职工薪酬与价值贡献大小挂钩,在逆境中跑出“加速度”。
改革不仅激活了“人”的潜力,还盘活了“沉睡”的资产。山钢资本通过创新债权转让模式,清理18年账龄的应收账款,创利550万元。山钢资本旗下租赁公司首次发行ABS(资产证券化)项目,利率创行业新低,为集团资本运作开辟新路径。山钢产城以“深度挖掘地产”歼灭战为主线,突出盘活存量、培养增量两大重点,以房抵账成效显著,转型发展加力提速。
“数智转型” 科技创新强动能
山钢集团非钢多元产业以科技创新为引擎,加速数智化转型,推动传统业务向高端化、智能化升级。
山信软件勇当集团数智化转型“排头兵”。第1季度,该公司完成“标财系统”基础数据归集和测试环境搭建,实现全集团财务数据标准化管理;山钢股份济南钢城基地信息化协同项目开发进度远超预期,完成率达68.8%,为智慧生产打下基础。更令人瞩目的是AI技术的应用——通过DeepSeek(深度求索)大模型本地化部署,“AI+钢铁”的蓝图正加速落地。
山钢财务坚持以数智化服务实体经济,司库系统与“掌尚山钢”App对接后,资金结算审批时间最短缩至10分钟以内,挂接银行账户覆盖140家成员单位,资金集中度比年初提升5.04个百分点。RPA(机器人流程自动化)“数字员工”的应用,让业务处理效率大幅提升,实现了“数据多跑路,人员少跑腿”。
科技创新的触角还延伸到生产一线。金岭矿业加快推进数智金岭一期一步建设,涵盖运营管控平台、物流与计量系统以及其他功能开发,推动实现智慧生产、智慧治理、智慧服务。山东耐材攻关氢冶金耐材技术,参与团体标准制订,抢占低碳转型先机。
多元协同 开拓市场稳增长
山钢集团非钢多元产业以协同拓市场、以创新抢订单,构建起“多点开花”的增长格局。
山钢国贸聚力保供与出口,第1季度,该公司进口矿采购成本跑赢普氏铁矿石指数,出口签约量保持较高水平,特别是莱钢国贸出口签约超挑战指标4.21万吨。“出海”布局成效初显,拿下更多终端客户订单。未来“山钢制造”将借力数字贸易——钢材出口跨境电商平台走向全球。
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山钢资本主动出击,抢抓市场机遇,第1季度实现利润总额2.63亿元,成为山钢集团经营业绩的强支撑、非钢多元产业的创效龙头。山东耐材通过“产品+技术+服务”模式深耕耐材细分市场,耐材产品订货量同比增长10%,非钢领域开辟钾肥炉用耐材等新市场,满足客户差异化需求。冶金机械厂加强内外部市场开拓,进一步压减库存,强化应收账款催收,减亏增盈成效显著。
协同效应在“山钢生态圈”内充分释放。山钢资本“舜易拍”平台为集团“四大战役”减费增利,成交额突破30亿元。山钢财务为成员单位提供贷款、承兑、保函、贷款意向书等金融产品和服务,平均贷款利率比去年同期降低18个基点,为实体经济注入强劲金融动能。各产业板块“抱团取暖”,形成了“1+1>2”的合力。
《中国冶金报》(2025年04月30日 02版二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