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通讯员 邹丽霞 杨芹
今年初以来,山钢国贸以“坚决执行不犹豫、快速执行不拖沓、坚定执行不动摇”的理念,以“开局即决战,起步即冲刺”的拼劲儿,上下一心、铆足干劲,抢订单、拓市场,全力跑好开年“第一棒”,打了一场漂亮的钢材出口“突围战”。1月份,该公司钢材出口结算8.11万吨,计划完成率达100.1%,出口量同比增长53.89%,创历史同期新高。“客户的需求就是行动指令!”该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亮眼成绩的背后是该公司一场与时间的赛跑。
破局:从“不可能”到“必须行”
2025年春节前,山钢国贸莱钢国贸出口部业务经理张在可的办公桌堆满了密密麻麻的客户合同和排产计划表。“中东某客户抛出的‘万吨订单’看似诱人,却附带单捆重量不得超过3吨的严苛要求。”他向笔者介绍,“技术部门最初评估时直摇头,现有产线捆重标准为7吨,若强行调整,需产品生产后离线打捆,成本将大大增加。”
“丢了订单就是丢了市场!”张在可用红笔圈出客户卸货港的吊机参数,发现对方设备最大载荷为4.7吨。“不是要我们削足适履,而是主张找到适配方案。”山钢国贸莱钢国贸副经理陈文涛抓起电话联系生产技术部门。随后,出口团队成员结合订单规格和客户要求,与技术部门协作,详细梳理目前打捆方式,制订个性化方案,既保证了产线效率,又精准匹配客户设备极限。当收到量身定制的个性化方案时,客户惊叹:“你们把我们的需求算得比我们自己还清楚!”
竞速:8小时顺利排产海外订单
1月31日,莱钢国贸出口部业务代表曹继礼刚把1月份最后一批生产计划整理完,突然有美洲客户联系,要求增加1000吨美标型钢订单。然而,次月生产计划马上就开始推进了。面对客户需求,曹继礼顾不上吃午饭,立即与生产部门核对排产计划。“这单子接还是不接?接的话,时间太紧张,拒绝最省事,让客户下个月再下单,但这1000吨的单子很可能就跑了。”他一边核对订单规格,一边在心里盘算。“必须得接,咱们的宗旨,就是要以客户为中心。”他迅速整理好报价表反馈给客户,并特别提醒客户生产时间安排要求,半小时后客户反馈可以接受我方条件。
整理订单、走审批、了解工厂备坯情况仅用了10分钟,一系列准备工作就绪后,立即准备合同草本,还得留时间让客户确认合同条款,双方合同审批签字盖章。当日下午,通过电话微信频频对接,与生产单位高效协同,他终于顺利把这个订单的生产计划发出,1000吨产品的国际订单仅用8小时的时间就顺利排入生产计划。
“执行不是蛮干,是科学决策的速度、系统协同的力度、使命必达的韧度。”山钢国贸副总经理顾志国最后说。
《中国冶金报》(2025年03月27日 04版四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