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通讯员 王杨 赵兰季
“手机置换补贴、家电回收补贴等政策红利持续释放,把握政策风向,研判市场走势,寻求智能制造业需求,拓展市场份额……”在新一轮市场分析会上,河钢集团张宣科技锚定政策红利,惟时惟新谋发展的步履铿锵,也折射出致力引领下游行业向绿色低碳转型的信心和决心。
作为绿色产品入市的先行者,张宣科技“产销技”系统用生产支撑营销、用技术保障营销,协同寻求破局点、增效益。
精准研判 把握市场主动权
改革最难的不是技术,而是思维转变和理念更新。以服务者思维替代销售者思维,才能时时把客户关切放在心头,变“产品找销路”为“服务找客户”。
锚定高端化、品牌化、差异化市场营销方向,拓展新产品、新用户、新市场,持续完善客户画像,变简单的售后服务为全流程品质跟踪服务模式……在这种模式变革下,张宣科技营销系统采取精准预测、灵活调整的策略,调整细分市场、新兴市场、个性化市场等客户的走访周期及锁单量,实现了市场波动时“尖峰结算、平谷避险”的目标。
面对经济总量小、产业结构不优的局部市场,该公司区域营销经理挂帅作战,一边总结以往营销经验,一边结合当地产业结构、行业发展形式制订新的营销策略,很快“作战计划”由思见行。
该公司“东、西、南、北”四大销区取长补短,努力践行“全员营销、全过程营销”理念,坚持“服务和效率优先”原则,动态关注市场存量及下游行业信息,认真研究局部供需形式、调度规则和现货价格趋势,加强市场前期策划定位,以用户产品交易量为平衡点,优化签订中长期合同,实现营销效益额最大化。
营销的着力点在变,指挥棒在转,重拳下垂、革故鼎新,让该公司的营销工作充满了新生机,蝶变之路就此开启。第1季度,张宣科技各大销区排名紧咬更替,营销额梯次增长,产品售价稳步提升。
技术协同 提升营销“含金量”
在张宣科技的理化检测中心,数台检测仪器马力全开,从“人、机、料、法、环、测”全方位实现自动化。一个个即将流入市场的产品已完成检测,等待发出。
“择一米宽掘百米深”是张宣科技理化检测中心的发展理念,也是支撑该公司营销拓市的底气所在。2024年底,该理化检测中心已通过涵盖化学成分、物理性能等22项国际检测能力认证,检测报告获美国、欧盟、日本等50余个经济体互认,成为产品走向全球的“质量通行证”。如今,该理化检测中心规范检测标准,为产线生产的产品提供检测技术支持与认证,为用户提供产品深加工整体解决方案。2024年,该实验室修订《实验室质量手册》和《程序文件》31项,更新《数据准确性质量控制》等管理文件50余项,细化《光谱仪操作与应用》等作业标准100余项,累计协助营销系统服务用户百余次。在质量体系建设方面,该实验室逐步建立《低温材料中高氮检测方法》等30多个理化指标的检测方法,不断扩大实验室检测范围和提高检测能力,在报告中着重体现关键指标,满足用户直观质检需求;同步以ISO/IEC17025国际标准为引领,扩展CNAS评审范围,推动科研成果的转化与应用。据悉,该理化检测中心全年出具检测数据在10万组以上,客户满意率在99%以上。
张宣科技理化检测中心主任、高级工程师王海东介绍,在高效的质量检测体系下完成的每一项产品都是合格品,在技术领域拓展空间,有助于产品质量提升,实现“高精尖”,营销系统依托技术服务客户,通过“检测认证”获取客户认可。
制度赋能 提升服务客户质量
在张宣科技营销例会上,有一份新出台的“工作质量提升”文件。这份文件规定了客户拜访、客户接待、报价接单、售后处理等营销“必选动作”,还包括关于加强产销协同、“三准交付”制度等内容,折射出该公司以制度创新撬动生产助力营销拓市的深层变革。
据了解,张宣科技在完善服务客户机制时,首次要求刻画“客户画像”及精准捕捉需求,同时出台“产销”协同机制管理办法,将服务用户的步骤和方法与考核挂钩,坚持市场导向、规范服务标准、推动协同服务的工作原则,体现了对客户诉求及需求的高标准对接。
“过去的单向服务力量薄弱,现在各系统叠加力量,坚持目标与过程并重,建立起责任追溯、效果评估等机制,服务效率和与客户黏度显著提升。”张宣科技产销系统负责人介绍。
针对合同的高标准兑现,张宣科技有关单位建章立制,制订产品“三准交付”制度6项、订单预警制度3个、客户投诉回访制度2个,推动化解了一批习惯性“锁单”模式问题和风险隐患,提升了客户黏性和管理水平。
张宣科技通过一系列创新举措,有效提升了服务用户质量和效率。新征程上,张宣科技继续锚定下游行业市场走势和新要求,迎难而上、量价齐抓,舞活营销龙头,带动企业提质创效。
《中国冶金报》(2025年04月17日 04版四版)